要說,北京有那么一種建筑:雖是我國特有卻不是殿堂廟宇;雖曾遍布京城卻又鮮有人留意,是什么呢?它就是——牌樓。
牌樓又名牌坊,是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筑,也是我國的國粹。牌樓的樣子大家都知道:一般用木、磚、石等材料建成,上刻題字。它源于漢闕,成熟于唐、宋,至明、清到極致,并從實(shí)用衍化為一種紀(jì)念碑式的建筑,所以早年牌樓多建在廟宇、陵墓、祠堂、衙署、園林前或街道路口。
以前的牌樓大概有這么幾種用途:
一是功德牌坊;
二是貞節(jié)道德牌坊;
三是標(biāo)志成就,所謂“光宗耀祖”的家族牌坊;
四是村鎮(zhèn)入口與街上分隔用的標(biāo)志坊。
咱們常見的就是第四種了。
西長安街牌樓,位于今府右街南口,已成往事。
您知道嗎?曾經(jīng)北京的古牌樓有300多座;如今不少新式牌樓甚至遠(yuǎn)渡重洋,屹立于他鄉(xiāng)。不過問題來了,您可記得北海、前門的牌樓;中山公園的“保衛(wèi)和平”牌坊;還有國子監(jiān)、東岳廟的牌樓都長什么樣——說起來,它們長得完全不像?
沒錯,因?yàn)楸本┡茦怯泻脦追N款式呢:木牌樓、石牌樓、琉璃牌樓、水泥牌樓、彩牌樓……
木牌樓
西四西牌樓 —“履仁”坊,已成歷史。
古代牌樓當(dāng)然以木為主。木牌樓的地下部分用柏木樁,稱地丁,地上部分“夾桿石”包住各根柱子,外面再束以鐵箍。早年京城著名的大街都建有跨街的木牌樓,甚至有些地名就以牌樓的名字命名了,比如東單牌樓、西單牌樓、東四牌樓、西四牌樓,都是因?yàn)槭致房诟饔幸蛔茦腔蛩淖茦恰?/p>
再比如正陽門南的五牌樓,是北京最為寬大的木制橋牌樓(古時(shí)橋頭一般也有牌樓,稱為“橋牌樓”,如北海公園永安橋兩端的“堆云”和“積翠”牌樓)。因?yàn)槭钦栭T護(hù)城河的橋牌樓,只建在橋外,所以只有這一個(gè),并且京城的九門里,也只有正陽門有橋牌樓。
石牌樓
明十三陵石牌樓。這個(gè)還在!
再說說石牌樓,因?yàn)楣艜r(shí)石牌樓多數(shù)用華貴的漢白玉,古樸的墨玉制成,所以比木牌樓要少不少,一般用在陵寢或祭壇里。古都多留有石牌樓,比如北京。
北京最大的石牌樓是明十三陵作為陵門的石牌樓,總寬28.86米,高14米,建于嘉靖十九年(1540年),是一座六柱五間十一樓的彩繪石牌樓。它使用巨大的漢白玉材料,巍峨莊重,配以石雕藝術(shù)精美絕倫,顯示出明朝陵寢的磅礴氣勢。石牌樓的突出部位——夾桿石被稱為“壽與天齊”夾桿石,它采用了立體雕刻手法,刻了12只活靈活現(xiàn)的麒麟和獅子,下面則浮雕了雙獅戲彩球、龍和瑞獸等生動活潑的形象。下次您去十三陵時(shí)可要好好留意!
注意:石牌坊和石牌樓略有區(qū)別:石牌坊造型比較簡單,一般只有柱子、橫梁、匾額,整體造型簡潔;石牌樓則還要有斗拱和屋頂?shù)鹊,工藝也更精?xì)些。
琉璃牌樓
提到琉璃牌樓,您能想到哪兒?對,東岳廟!這個(gè)也有。
目前已知的琉璃工藝出現(xiàn)在唐代,明、清兩代發(fā)展到頂峰——比如故宮和北海的琉璃九龍壁。因?yàn)楸姸嗯茦侵袛?shù)琉璃牌樓造價(jià)最高,所以全國為數(shù)不多的琉璃牌樓,除了承德“避暑山莊”外,大都集中在北京。而飾以黃綠兩色琉璃磚瓦的琉璃牌樓,多建在佛寺建筑群內(nèi)。
北京的琉璃牌樓目前僅剩下10座,分別位于:東岳廟、國子監(jiān)、頤和園、臥佛寺、香山昭廟、北海西天梵境各一座,北海的小西天有四座。其中最大的就是東岳廟牌樓,是明代萬歷年修建的,其余都是清乾隆年間所建的。
東岳廟的琉璃牌樓,中心拱門上的枋心石上刻有文字樓匾額,北面是“永延帝祚”,南面是“秩祀岱宗”,傳說是明代書法家(也是有名的大奸臣)嚴(yán)嵩所寫(其實(shí)那時(shí)嚴(yán)嵩都死了四十年了……),其他的九座琉璃牌樓則是乾隆皇帝御筆題字(不愧是愛題字的乾隆爺……)